《爱乐之都》:从小荧屏到线下巡演,打造永不落幕的“爱乐IP”

娱乐推荐网-综艺资讯
2022-07-09

——东方卫视《爱乐之都》研讨会在沪举行


7月7日下午,东方卫视打造的全国首档音乐剧全产业链文化推广节目《爱乐之都》专家研讨会在沪举行。研讨会上,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台长、总裁宋炯明,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东方卫视中心总监王磊卿等台领导,《爱乐之都》台前幕后的主创,以及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爱乐之都》的创作和突破以及对音乐剧产业的促进各抒己见,热烈讨论节目的示范意义和深远影响。




记者从研讨会上获悉,目前《爱乐之都》的全部录制已经完成,7月15日将播出总决赛。而由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东方卫视联合出品,上海音乐剧艺术中心制作的“爱乐之都欢唱巡演季”全国巡演也将重磅启动,进一步带动音乐剧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300天原创“拓荒”,三大目标贯穿始终

破圈不易,原创更有难度,作为国内首档音乐剧全产业链文化推广节目,《爱乐之都》到底是如何“拓荒”的?东方卫视副总监、《爱乐之都》总制作人施嘉宁透露,节目从2021年开始筹备,到录制完成经历了差不多300天的时间,但参与其中的并非一个小小的节目组,而是有大半个中国音乐剧行业共同助力。



回看这档有“吃螃蟹”、“拓荒”意义的节目,施嘉宁表示,团队始终带着短期、中期、长期三大目标在进行创作,“短期目标,是让观众最短的时间里认识这些宝藏的音乐剧演员,带动线下音乐剧的市场和票房;中期目标是让更多的人才加入到这个行业,形成一种集体的效应;长期目标则是推动产业发展,让上海这座城市成为‘东方的百老汇’。”

对于节目组的不懈探索,台前幕后的参与者也都感同身受。作为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歌唱家廖昌永通过视频的方式,表达了对《爱乐之都》平台的赞赏。在他看来,节目介绍了音乐剧全产业链的流程,这有助于让更多观众走进剧场,“要珍惜这样一个平台,珍惜这样一个机遇,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为音乐剧在中国、在世界的发展做出贡献。”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国家一级导演,《爱乐之都》剧目导演何念则表示,创作需要土壤,正因为上海有着浓厚的音乐剧文化、成熟的音乐剧市场,所以这档聚焦音乐剧的节目才会在上海生成。

《爱乐之都》将舞台交给音乐剧演员,他们如何看待这个充满挑战的平台?被誉为上海音乐剧市场的“票房担当”的演员叶麒圣表示,在电视上展现音乐剧内容,对自己而言是一种学习和成长,能在舞台上讲好音乐剧的故事也是身为演员的责任。女演员李炜玲则从自身经历出发,直言在《爱乐之都》舞台上收获颇丰,“《爱乐之都》就像一道光,照亮了更长更远的路,让音乐剧有更多的可能性”。资深演员夏振凯透露,节目中短短五六分钟的表演,往往需要十几天、二十几天甚至一个月的排练,“这么多的时间,有可能一部舞台上的大戏都排完了,但我们花这么多时间去做这件事,我们很珍惜,也觉得很幸福”。





“欢乐巡演季”即将登场,让《爱乐之都》IP永不落幕

作为全国首档全产业链音乐剧文化推广节目,《爱乐之都》从人才培养、制作内容、IP开发等多个领域进行全方面布局,放眼未来,搭建全产业链平台业务,力求让音乐剧这一“舶来品”承载起讲述中国故事、发扬中国文化的使命与担当。

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总裁马晨骋认为,《爱乐之都》不仅是好作品的“练习场”,也是好演员的“试金石”。节目尝试、探索了说唱、爵士、古典与音乐剧的融合,为未来音乐剧作品的开发提供了探索空间。通过一轮轮竞演,更多演员、导演的实力也被行业看到,有了更多好的机遇。从这个角度说,今年夏天即将重磅登场的“爱乐之都欢乐巡演季”,正是站在更高的起跑线上的一次再出发。



马晨骋透露,此次“爱乐之都欢乐巡演季”既有音乐剧演员的演唱会,也有经典音乐剧的复排演出,还有原创作品的展演和驻场演出,可以说涵盖了音乐剧的各种形态,把当前音乐剧的全产业链诠释得更加完整,“希望在未来每一季《爱乐之都》都会伴随着线下的演出,让它成为一档永不落幕的节目”。

从荧屏上种下种子,到线下演出持续吸引观众,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系主任、《爱乐之都》音乐总监安栋教授对《爱乐之都》后续的长尾效应也充满期待。他透露,在节目创作的过程中,自己对音乐剧人才培养以及行业发展以及音乐剧的国际化标准也有了更多的思考,今年底,上海音乐学院也将举办首届上音国际音乐剧节,联合国内各大高校,和演艺集团、SMG等等通力合作,完善包含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一条龙全产业的多元布局。

而作为业内代表,演艺大世界·上海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认为,业界一直在期待一档优质的节目能够带动音乐剧发展的力量。从播出的情况看,《爱乐之都》克服了巨大的困难,在用电视呈现戏剧质感方面做到了极致,“看得出节目组花了巨大的心思、成本,把它做到美轮美奂的状态,把音乐剧文化在电视上做了一个特别好的推广”。



而正如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宋炯明所说,继续肩负主流媒体集团的使命和责任,SMG正是希望以音乐剧为切入口,从而为上海城市发展作出一份文化贡献,为每一个老百姓带来文化的美好,“《爱乐之都》迈出的只是第一步,我们非常有信心和兴趣继续往前迈”。


专家学者热议,《爱乐之都》做对了什么?

自3月播出以来,《爱乐之都》在观众、剧迷中引发了巨大反响。这档节目到底做对了什么?与会的专家、学者都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比如,在节目的价值引领上,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冷凇表示,《爱乐之都》做到了温暖现实主义、革命浪漫主义以及文艺唯美主义三者之间的结合,在价值引领和美学理念的引领上做了完美的融合。同时,节目实现了现象级的短视频传播,他在街头路边、地铁上都能看到很多人在关注这档节目,实现让高雅的戏剧艺术走入寻常百姓家,“高雅艺术的内容,大家也爱看”。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杨乘虎表示,音乐剧在中国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号召力,但仍在艰难跋涉,在此背景下以《爱乐之都》孵化、促进、推动、完善音乐剧产业链,具有更强的示范意义。通过对台前幕后创作故事的还原,《爱乐之都》也传递出对音乐剧演员的职业精神的认同,更向观众传递了梦想、友谊、奋斗等正能量的价值。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认为,从《隐秘的角落》《伪装者》到《在远方》,《爱乐之都》对本土原创音乐剧的呈现充满惊喜,这是让音乐剧这个“舶来品”在中国扎根的重要一步,也是赢得观众审美共情的重要基础。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王迪则认为,《爱乐之都》留下的启示不仅仅在于音乐剧产业,也提供了一种地方卫视、广电媒体集团发展的新思路,让人看到了好节目讲好中国故事,在国际舞台展现上海开放、兼容、自信的文化气质的能力。



而在综艺创新方面,影评人李星文认为,《爱乐之都》将专业感和综艺感的平衡拿捏到位,做到了“综艺不抢戏,专业不自卑”,尤其是“爱乐助力团”的构成,有廖昌永这样的“学术担当”,有小柯这样懂音乐的专业代表,有从普通观众视角出发的张雨绮,有作为“行业活地图”的阿云嘎,还有反应能力极快的大张伟、黄舒骏,他们都很好地把握了节奏感和专业性。

《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认为,《爱乐之都》非常垂直,在音乐剧知识的科普上有很好的效果,尤其是以廖昌永为代表的助力人,他们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用专业的语言,让观众明白什么是音乐剧。新华社上海分社编委、对外部主任许晓青则对未来推出第二季、第三季《爱乐之都》充满期待,期待看到更多音乐剧演员成长的脉络,人才培养的突破。而《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采访一部副主任曹玲娟表示,从节目中看到了上海演艺可喜的现象,从演艺大世界的集成效应,到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希望这档节目能继续走下去,为城市文化发展、音乐剧产业链条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编:杜岸春)

分享